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务虚笔记》

发布时间:2024-08-30    作者:    来源:    编辑:lib    供图:    阅读量:

“你是独特的,但你必须向统一让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向禁忌妥协。因为你渴望亲近群体,渴望他们的接受。你害怕被群体驱逐。”

“因而你是孤独的,你是独特但孤独的心魂。生来如此。生,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史铁生《务虚笔记》

书名:《务虚笔记》

史铁生著|作家出版社|2011

本馆索书号:I247.57/1955

馆藏地:文艺阅览室

内容简介

《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引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

小说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时时透映出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这部小说注重对生命的印象、印象中的真实,以及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通过动物的繁衍、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背叛、爱情的意义等来思考虚无,思考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等虚而不空的哲学命题。

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相关。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的经验,革命和背叛,爱情的意义等来思考最终的虚无。

秋天的夜晚,废弃的古园,幽静的小路,一盏盏路灯,满地落叶,树的香味——这是我们熟悉的意境,在史铁生流传更广的散文《我和地坛》里描述过,而每一个读者应该都接触过这样的黄昏,只是你不一定留意到其中的美和怅惘。这样的意境决定了本书的品位,读者自然可以凭借着这个开头决定继续往下读还是不读了。

本书全部的内容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的偶然性,很多时候,如果你打开的是另一扇门,走的是另一条路,生活的轨迹可能完全不同,而选择多数时候只是一念之间的偶然。

那一念之间的偶然,也许才是你在读过这本书后,行走在生命中所得到的最终意义吧。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上班,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务虚笔记》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