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伯陵著|台海出版社|2020.11
本馆索书号:K209/278:2
馆藏地:综合二阅览室
01内容简介
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未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
温伯陵的文章,既有细节故事,又有历史大局观,惊险刺激,一读就上瘾。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2精彩片段
1.君以知己待我,我也以知己回报;君以草寇待我,我则以仇寇回报。当时的侠客都以这种精神为信念,不在乎荣辱,也不在乎财富、地位,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他们的精神和道义都是自由的。
2.在历史的进程中,侠客可以暂时挖官府的墙脚,可官府终究要把触角无限向下延伸,收回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些侠客都是“风口上的猪”,那些自由的意志、舒展的灵魂,终究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可能无休止地生存下去。就像人总要慢慢长大,不可能永远活在年少轻狂的岁月中。
3.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汉武帝死后,豪强士族逐渐崛起,他们撕开垄断体制的口子,和大侠一样侵占基层权力。这样一来,战国和汉初的侠客权力,又转移到了豪强、士族的手中。他们的自由精神和道德信义,也纷纷转移到士族成员的身上。归根结底,谁有权力谁自由。
4.不论任何时代、任何行业,这种老板都是最得人心的那种。刘邦凭什么不配被称作“忠厚”?凭什么不配做“长者”?他生在社会最底层,见识过无数人的酸甜苦辣,所以懂得一个道理:自己的命是命,别人的命也是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没有个体又何来集体?
5.君以此兴,必以此亡,门阀士族依靠社交关系兴旺了900年,最终又在时代的变迁中,因为社交网络断裂而消散。从表面上看,他们是败给了黄巢的屠刀,实际上,他们是败给了时代的进程。门阀士族在晚唐的社交关系是寄生于朝廷的躯体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社会秩序崩塌、平民崛起,他们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在乱世中重振家业。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6.王弗能让苏轼念念不忘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彼此的初恋,而是在他们11年的相守中,彼此都是对方不能缺少的人。苏轼有才学又上进,是小家庭的希望。王弗善解人意,能弥补丈夫的短板。所谓“婚姻合适”和“相处舒服”,不过如此。
7.凄风苦雨的黄昏后,只有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喝着苦酒。天色渐渐黑了,屋子里只有一盏如豆的油灯无声地诉说黑夜的寂寞和人生的无常。命运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最好的东西一件件送给你,然后再无情地一件件拿走。国破、家亡,为她遮风挡雨的大伞一个又一个离开她,最后只剩下李清照在荒凉的人世间苦熬。
8.当你变得强大了,敌人就弱了;你精神独立了,依赖就少了;你经济自主了,底气就足了;你能力增长了,选择就多了。不要怕谁来跟你争抢,只要你不服输,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9.53岁的徐渭,真正地抛开了仕途,前半辈子为了稻粱谋,后半辈子想为自己而活。少年便是神童,中年上表得皇帝称赞,经过几十年的磨炼,辉煌、跌落、死过、活着,徐渭的才情早已炉火纯青。人生的无望、梦想的破碎、接连的打击,他已经一无所有,能够陪伴他的,只有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