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耶茨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本馆索书号:H319.4/2417
馆藏地:自然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范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
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
作者简介
“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复活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
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拥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内容摘录
1.他看着窗外寻求帮助,可是窗子成了一面黑镜子,返回的只是灯光,明亮的床单和病房里的病服。他套上病服和拖鞋,走过去,站在那里,双手捧着额头贴在冰冷的玻璃上。现在他看得清远处高速公路上的一线灯光,白雪和天空之间,天边那黑色的树,就在水平线上,右边,来自布鲁克林和纽约的灯光给天空浸染上一丝淡粉,可有些被最前面一大块黑色给挡住了。黑色的是截瘫大楼的一个盲角,遥远的又一个世界。
2.那里的人们成为朋友更多是出于习惯,而非彼此的选择。
3.因为群居动物的属性,我们天生害怕孤独;又因为随时身处热闹之中,孤独显的格外突兀。孤独是一种力量,当它来临时候,如同整个人被从喧嚣世界抽离出来,茫花一片,让人手足无措。但也相信,熬过孤独与痛苦,必定是洪土。如果没有孤独,人生注定会无趣许多。
4.如果你双手把你的孤独奉上,可有人愿意接受?若有,你何其幸运有人愿接受这并不愉快的馈赠;若没有,你至少还能坐下来读这么一本关于孤独的书,即使这个写书的人与你隔了那么多的空间那么多的时间,但是至少,他懂得。
5.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当我们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可能你并不知道,他熬过了多少孤独的岁月。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当这些孤独的人想融入世间的时候,希望人们给予的更多的是关爱和帮助,理解和包容。而不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不是冰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更不是讽刺嘲笑他们。如果世间多一些爱,多一些温暖,可能就会少很多孤独的人了,希望大家的世界都充满了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