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出生就踏入了竞技场,直到死亡才能离开。学会了如何娴熟地驾驭马车,却发觉自己已经跑到了赛马场的尽头。思考让我产生了怜悯之心,我开始回顾灵魂变化的过程,从青年开始,到成熟之后,渐渐平静。

卢梭著 |西苑出版社| 2021
本馆索书号:I565.64/34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流传后世的一部最富有特色的不朽之作。作为人文科学奠基人的卢梭,晚年耀眼的名声陨落,遭到放逐,“再也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他在对周遭环境深深的厌倦和骨子中的无法舍弃的矛盾心态中,写下了这十篇漫步(开创了“散文诗”这一体例),意图平复自己的焦灼,将享受安宁、平静、孤寂说了又说,字里行间看得出他的矛盾重重、犹豫不决。
正是在这样的和自己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卢梭,看到他对那些人生基本问题的闪光的思考:人为什么要活?人应该怎么活?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骄傲的卢梭在这十篇漫步中,显得更亲切、感人。
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每天只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入脑海,如果不及时清理,只会让自己的思绪越发紊乱。而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就像这本书中提到的独处和漫步。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最放松的,你不需要顾及旁边人的感受,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读一本很久之前想读的书,找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吹吹风随意走走,或者只是安安静静坐在窗边,观察树叶飘落的瞬间,听听内心的声音。
原文金句:
我们一出世就进了竞技场,至死方才出场。人已到了赛道尽头,再去学习驾好马车,还有什么用呢?在那个时候需要考虑的,就只是如何下场谢幕了。如果老年人还需要学习,那就是学习如何辞世了。—— 引自第34页
我强烈的想象力已经飞越了我刚刚开始的生命拓展的空间,仿佛到了一块陌生的土地,想找一个可以安安稳稳休息的宁静之地。
—— 引自第23页
然而二十年来的经历却让我获得了一个十分可悲的道理:愚昧无知更好。厄运无疑是位伟大的老师,然而它要人付出昂贵的学费,人们经常得不偿失。
—— 引自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