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辛弃疾传》

发布时间:2022-01-19    作者:王思婕    来源:图书馆    编辑:施松果    供图:王思婕    阅读量: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到了某个年纪,可能会越来越理解这句话,

不如意十之八九,奢望一天天消失,少年没有如期归来,一天天老了,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生猛不再。深夜举杯,都是梦碎的声音。

难过?愤怒?麻木?都于事无补。

所以,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无常的人生中,留一处柔软,照亮人生。

辛弃疾传

王江山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9

本馆索书号:K825.6/517

1207年九月初十,已经昏睡了很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眼睛,大喊了几声“杀贼!杀贼!”然后,一切归于沉寂。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终究,他没能回到吹角连营,没能戎马疆场,荣归故里。

历史之中的辛弃疾,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远去了,而文学中辛弃疾却像一座不老的青山,扑面而来。

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文生,却又不是文人——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反抗金人,在金人的领地上吼出了“恢复中原”的呐喊。他是武人,却又不只是武人——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中,他爱民如子,锄强扶弱,并且从一而终,成为那个偏安王朝中最令人惊叹的良臣。在大愿成行之际,他却带着无限的悲哀和遗憾闭上双眼。

他,就是南宋第一词人,辛弃疾。

八百年前,他是文臣,是词人,也是军事家,还有着一身山舞银蛇的剑法。他起于山东,投身义军,在军队逐渐壮大之时,毅然投身自己的父母之邦。他受尽政敌残害,虽被皇帝冷落,却仍不改初心,在暮气沉沉的官场上坚持故我。他有自己的理想,有毕生的追求,即使遭遇连番的打压,也不肯做出分毫让步。他苦心孤诣,倾尽全力为国筹谋,得到的永远是冷淡的回应。

他是个孤独的人,却并不寂寞。他的词作,斗转星移,被誉为苏东坡后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的政论,鞭辟入里,对当时客观形势的分析的体无完肤。他一生树敌,被文武百官视为桀骜不驯的标杆,却被百姓诚心拥护,成为戍守一方的遗世贤人。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梳理了辛弃疾波澜壮阔又郁郁不得志的一生。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青壮时期的雄心勃勃,凌云壮志;中晚年时期屡次被弹劾,不得已归隐寄情于山水;晚年时期被朝廷重新起用,但壮志未酬就又被罢免。这本书以《宋史》等为骨干史料,大量参考宋人笔记,宋代人物专著,以及近当代研究成果,系统的总结、整理了辛弃疾生平,史料详实、丰满,是一部忠于历史,可读性极强的传记作品。书中结合辛弃疾宦海沉浮和感情发展,对他的主要词作进行了简要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辛弃疾的人物形象。书中的文笔张扬而不轻浮,叙事明晰而不呆板,描写生动而不油滑,人物形象丰满而不累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掀开冰冷的签印,用细腻的笔触激活尘封的历史,还原辛弃疾完整而鲜活的多面人生。

辛弃疾词选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