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德芬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12
本馆索书号:B821/1219
内容简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书中从身、心、灵三方面去探究我们的人生模式,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看清小我,学习臣服的功课,解放身体与情绪。
书中老人提出了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我们唯一需要管好的就是自己的事情,没必要操心他人的事,更不用担心老天的事,因为你无能为力,只有愤怒。各自安好,互相祝福,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状态。当你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时,也就不会在意和干预别人的生活,我只关注自己的改变时,我和我身边的人,也不再因为观念的不同而争吵。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焦虑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在和外部世界竞争、比较。想通过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而获得幸福,很少有人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其实,一味地执着于外在的获得,人生的痛苦只会越来越剧烈,快乐的真正途径是向内探索。
遇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遇到一个知己,当我们在人生无数个十字路口徘徊时,会有智者般的声音启迪我们,舒缓我们的焦虑和迷茫,认清自己的内心,我们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
这是一本能帮助个人成长的经典好书。觉察和自省都是成长的开始,获取幸福快乐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谦卑和感恩是解开一切问题的万灵丹,而我们真正要取悦的也只有自己。
精彩摘录
1.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2.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3.“思想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
4.“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的一种自然流动,完全无损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看着若菱不理解的神情,老人又补充道,“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勾起父母自己内在压抑隐藏了多年的痛,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用劝慰、转移甚至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表达负面情绪,但是,这样一来,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辙——让孩子也和他们童年时一样,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造成创伤。”
5.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有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6.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7.受苦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8.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