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曾国藩家书》

发布时间:2023-06-12    作者:    来源:    编辑:lib    供图:    阅读量:

他说:做学问就像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没有沸腾的汤,突然用文火来温,就会越煮越不熟了

他说:青年读书,应该“有志、有识、有恒”

他说: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

……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檀作文译注|中华书局|2017

本馆索书号:K827/262:2

《曾国藩家书》记录的是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种种实践与思考,内容真实、诚恳,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谓清代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本书是曾国藩写给亲友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近1500封,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它既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书中妙语连珠,其中“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其中蕴含着大智慧,既是读书的道理也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曾国藩为一代孺丈,继承传统儒家“仁”“礼”“慎独”思想,他在家书中的每一篇,都体现这他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曾国藩说“凡人皆忘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在他看来,在家塾中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他对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并且笔耕不辍,逢三日写信,逢八日作诗,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他对学习,对读书抱着虔诚的态度,于是对于家中的小辈更是劝他们要好好读书。且不能读死书,读了书,如果早上知道了真理,那么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了无遗憾。

细细读他的文字,便知道,他是少有的将他读过的那些诗书礼义中的东西,完完全全吸收下来,揉进他骨子里的一类人。

家书之所以为家书,也是因为这一封封的家书里的家长里短,字字透露着对弟弟妹妹的谆谆教诲,对子女的殷切期待,对亲友的担心挂念。儒家思想讲究“亲亲”,认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并由此派生出“悌”和“友”。尊享荣华富贵不会使家族子弟成长,反而日渐腐化人心,于是他讲求勤奋、简朴,反对奢靡。家书中有言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他教导弟弟们,孝敬长辈,互相之间和睦相处,又要教育晚辈,做他们的榜样,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族才会兴旺发达。

本书准确还原曾国藩思想与心路的形成与变化,严格按照信件书写时间排列,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和思想精髓。文中还插入一些曾国藩在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和信件手稿,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体验,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