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如果你已经体会到命运的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生命中所遭遇的不幸。
年少轻狂、败光家业;中年失意、丧妻丧子;老年凄凉、孜然一身。
他历经世间沧桑,痛失所有希望之后,没有颓然倒下,而是坦然接受命运给予的福祸,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本馆索书号:I247.5/975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写成于1992年,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没有过多的词藻,只有简简单单的叙述。却让人读来觉得异常的压抑。在时代的长河中,福贵把人生的每一场苦难都经历了,在人面临巨大的苦难和冲击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怀疑人为什么要活着?
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股先天的隐忍的性格,对于很多人来说,活着就是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什么是活着的意义?意义重要吗?在巨大挫折来临之时,意义显得微不足道,那一刻只有感受是真的,是撕心裂肺,是百转千回,是活不下去仍要活下去,是那股因为活而活着的意志与信仰。作者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福贵的一生抑或每个人的一生,是窄如手掌,还是宽若大地,冷暖自知,无人知晓。
书本的最后:福贵与老牛相依为命,一样黝黑,一样衰老,但是,老人依然用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自鸣得意。故事的开篇,老人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的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这时候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这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在故事的结尾,当老人再数出这一个个名字的时候,悲伤在那一刻汹涌而来,不可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