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呼兰河传》

发布时间:2021-10-13    作者:王思婕    来源:图书馆    编辑:施松果    供图:王思婕    阅读量:

众所周知,网络平台上有一位很火的视频主播叫李子柒,她精通各种技能,在田野里劳作,创造出一片心旷神怡的田园美景,让人为之向往。使众多骨子里怀念家乡的自然生活,却又不得不在都市打拼谋生的现代人,都疯狂的追捧她的视频。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生于大地,被大地滋养。无论在城市生活多久,灵魂深处都有一种乡愁的眷恋。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也将乡愁化为朴素或者华丽的文字,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将乡愁书写的淋漓尽致。

今天,本期每周一书将给大家带来这本《呼兰河传》,这是一本描写故乡情感的文学佳作。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为自己童年的故乡呼兰河写就的传记。

3

本馆索书号:I246.57/35

《呼兰河传》共七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作者对于呼兰河这座小城的全面介绍。介绍了城中居民的日常和重大活动内容。

第二个部分,作者把目光转移到个体的人物身上,把童年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人,进行具体单独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个性鲜明的有二伯、追求幸福的冯歪嘴子、天真可爱但下场凄凉的小团圆媳妇。

第三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祖父的庇佑下,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这也是全书中最为精彩与温馨的部分。

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避难时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被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不仅描绘了小城的风土人情,回忆自己的童年,更表达了对国民团体麻木、愚昧、残忍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萧红用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以小团圆媳妇为代表的人物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生活的束缚与思想上的残害,无情的鞭挞了封建愚昧的旧风俗习惯,以及自己对受害人境遇的同情。

文中总有一些文字触人心弦,让人在心头涌上一种酸涩的滋味。“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何这么悲凉?”“人生本来就是哭多乐少”“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人生实苦,何人能渡。在童年时期感受了许多的冷漠与麻木,就会多渴望自由与爱,萧红的一生,在潦倒与苦难中度过,但是她没有停止对自由的追寻,尽管一路反抗,一生漂泊。但最终在香港简陋潮湿的租屋里,写下了《呼兰河传》,作为她一生的传记。在最后的一刻,她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在逆来顺受和抵抗厄运的复杂交汇中,她选择接纳过往,接纳故乡,接纳童年。

虽然在幽默诙谐的文章中饱含着人性的冷漠和残酷,但是总有一些回忆是美好的。她童年仅有的快乐,是与祖父相处的时光。被祖父无限呵护的岁月,是萧红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刻。祖父的院子里有一副明丽漂亮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光芒四射。在书中是这样写道“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花园里全是明晃晃的“新鲜漂亮”,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自由自在。

文章的结尾处,萧红仿佛在问:“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加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功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功夫会变出一匹狗来,那么变着?”小城再差劲,生活再不堪,但终究还有祖父浓浓的爱意,还有后花园,还有着萧红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正如文中所说:“呼兰河,那是我一生的希望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