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馆索书号:K825.6/76
苏轼可以说是一位我们大家从小到大都非常熟悉的一位诗人。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令人欣赏的不仅是他的才华,更是那份洒脱不羁的人格魅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语堂先生就开始着手创作《苏东坡传》。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他爱唱反调,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讨厌虚伪和欺骗,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总是“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具有非凡的天分,杰出的才华,是一位大文豪、大诗人、大书法家,他所有的诗文都具有“真诚性”,单纯且自然,能取悦千秋万世的读者,超越一时的文风而流传下去,正因为这样,他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崇拜着他。
《苏东坡传》基本忠于历史事实,采用多种笔法赞扬苏东坡,为强化人物形象描写,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对传记写作的手法做了新的尝试和开拓。并且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传主苏东坡既是从政多年的政治学家,又是多才多艺的天才,既潜心研究儒道释哲理,足迹又遍布了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需要运用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真切地表现出苏东坡的风貌。
捧读《苏东坡传》,时时都会被这位伟人的旷世才情和人格力量所激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就是那个真实可爱的苏东坡——林语堂最喜欢的文人。斯人已如清风去,但“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书摘:
1、有时窗外凉风徐来,他下午酣睡,等屋顶一只乌鸦把他唤醒,忽然觉得自己已然无官一身轻。看见宽阔的河面反光,映入书斋,他心想,这与明月在天一样好。他不懂为什么有人以为天空有云、有月光会更美。他以为天空无云,正如一尘不染的良心。
2、“人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
3、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4、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5、君子之交如淡水: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人永远不会对它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太表白的,真正的朋友彼此不需要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深信不疑,谁也不需要通信。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