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埃落定》,于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本书视角独特,全程从“我”出发,仿佛是读者所亲历的一般。阿来是藏族,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根植于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本书有着浓郁的藏族风情和藏文化色彩。阿来的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这一切都使得本书经久不衰,每一代读者都能从中见天地,见历史,见自己。

阿来著|作家出版社|2012
本馆索书号:I247.5/1285
《尘埃落定》,是作家阿来1994年完稿的首部长篇小说。为了写书,他用十年的时间,徒步走遍嘉绒藏区,阅尽千万字的历史资料。他本以为这部史诗般的藏区小说会一炮而红,却不想辗转四年,此书才得以出版。他更没想到的是,该书一经问世,便以黑马之姿领跑,迅速斩获“茅盾文学奖”。
走进阿来用文字建构的世界,走进雪域高原土司制度下的藏族生活。能感受到阿来的文字,有历史,有人文,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浸润。
在书中,阿来通过一个傻子的视角,详述了雪域高原最后一个土司家族的瓦解。新旧时代交替,滔天的灾祸下,尽是人伦惨剧。
精明能干的人死了,聪明绝顶的人败了,平庸的大多数也隐入尘埃,唯独那个人人嘲笑的傻子活成了最后的赢家。
浑浊不堪的人世间,傻子总能保持清醒,每天醒来,他要确定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土司家的二少爷,做自己身份之内的事,即使他对一切看得明白,也从不不越界。
面对土司太太的失望,土司父亲的考验,他用傻子的言行装扮自己,成了吐司家族争权夺利漩涡中的保护色。他向世人证明,当欲望与恐慌席卷而来,能够清楚地认清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尘埃落定》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人物形象、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灵动与诗意的语言,广受读者的喜爱和专家的好评。
自2000年获茅盾文学奖以来,《尘埃落定》已先后被多种艺术样式改编创作,拥有中、英、法、意等十五国译本。2018年,《尘埃落定》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书中将生与死、智慧与愚妄、情欲与权力、信仰与奴役、复仇与诅咒、魔幻与现实、万物与众生都放置于这片神奇而伟大的土地。用诗一般语言叙述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在崩溃前最后的幻象:喧嚣,绚丽,纷扰,尘土飞扬,而后一切归于寂静,这不仅是旧制度崩溃的哀歌,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新生。在这部作品中,特色鲜明的主角形象、明快灵动的艺术风格、深刻丰富的时代意义都为其流传与发展增添机遇。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用文学带我们了解真实的西藏,用别样的视觉展示藏地历史和现实,对藏地文化进行了追思与展望,也写尽了对生活对人类的反思。此外,诗意、纯净灵动的语言也是阿来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像是茅盾文学奖给阿来的授奖词说:“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

原文摘录
1.旋风越旋越高,最后,在很高的地方炸开了。里面,看不见的东西上到了天界,看得见的是尘埃,又从半空里跌落下来,罩住了那些累累的乱石。但尘埃毕竟是尘埃,最后还是重新落进了石头缝里,只剩寂静的阳光在废墟上闪烁了。
2.就在这时,我突然明白,就是以一个傻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里,保持着它的完整、它的纯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全部得到,这就是人性。
3.土司很锐利地看了太太一眼,说:“我宁愿相信一个傻子的话,有时候,聪明人大多了,叫人放心不下。”
4.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我却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5.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
6.看来,凡是血肉的东西都难于灵魂一样高扬。
7.做一个傻子真好,做错了事情,想一想自己是傻子,心里就释然了。
8.故乡是让我们抵达这个世界深处的一个途径,一个起点。
9.从这些色彩精妙幻变的花朵上,让人想象自然之神也许有比我们更细致,更丰富,更自在的情感。表现这些颜色,文字其实无能为力,也许好的音乐更接近那种自由与丰富。其实,最有力的表现就是这些颜色它们自己,这些花朵它们自己,又喧闹又安静,在春天成都越来越明丽的蓝天下面。
10.不想凡事都赢的人才是聪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