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若能静下心来,发现艺术的美,则会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开启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徐复观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08
本馆索书号:J120.9/43
背景赏析:
徐复观(徐秉常)于1944年勉仁书院谒师熊十力,熊十力以《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取义,为其更名为“徐复观”。徐复观继承熊十力的思想,并以“亡国者,常先亡其文化”、“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为思想追求。徐复观在《两汉思想史》研究中主张以文化为出发点,找到与民主政治相衔接的内容与方法。之后,徐复观以历史为线,梳理、归纳、总结贯穿于历朝历代的中国传统思想中能够为现代所沿用的优秀的人文精神。他的目的是以文化的角度发掘、阐释民主政治与民主科学思想,以艺术与道德支撑起中国文化的生命。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以庄子的思想为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切入点,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的研究中,力求找寻中国的艺术心灵。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本书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都为对绘画艺术及其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
这本书把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归结为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其中又以山水画为代表。在山水画中,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生活,安顿于自然中。这种自然是宇宙精神的外化,从而与“天地精神往来”,从有限走向无限,实现精神的自由。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技艺,最后由技进于道,消解心与手、心与物的对立,“不傲睨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
全书不是为艺术而谈艺术,而是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儒道佛思想的演进,以及西方的艺术理论等相融合贯通。作者不拘泥于艺术作品本身,选取历史上的知名大家,对中国艺术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正如作者所说,“艺术是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顺承性的反映,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和推动力,反省性的反映,有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
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