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狂人日记》

发布时间:2022-07-04    作者:王思婕    来源:图书馆    编辑:施松果    供图:王思婕    阅读量:

鲁迅著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2018

本馆索书号:I210.6/26:4

内容简介: 《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一个小伙子患了精神病时写的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写作背景: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并在次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轰动了国内文化界,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檄文。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产生以文艺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付出了许多实际的行动。他在十年前所发表的几篇文章,如《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和《摩罗诗力说》等,其意旨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基本契合的。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精彩摘录: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子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3.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4.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7.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搶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8.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9.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