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我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2-06-08    作者:王思婕    来源:图书馆    编辑:施松果    供图:王思婕    阅读量:

王小波著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18

本馆索书号:I267.1/973

内容简介: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话题大多涉及他对生活方式、媒体的看法以及国外见闻的思考。他从身边小事入手,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电光石火般让人幡然惊醒。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

王小波是大家熟知的学者,他以黑色、深沉的幽默闻名。《我的精神家园》这本书围绕文化状态、知识分子的命运等话题进行叙述,多少有些苦涩,但在王小波笔下,沉重、严肃的话题披上了诙谐的外套,看书的时候,你甚至偶尔会开怀一笑。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男,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和民办教师。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过教,最终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辞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惟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内容摘抄:

1.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到,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2.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3.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历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以供人在其中漫步。

4.就我所见,一切环境问题都是这么形成的:工业不会造成环境问题,农业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造成的。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哀号解决不了环境问题,开大会、大游行、全民总动员也解决不了这问题。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人不能只管糟蹋不管收拾。收拾一下环境就好了,在其中生活也能像个体面人。

5.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依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是别人把你当做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

6.随着钟声想起,我们都又长大了一岁。这正是回顾和总结的时机。对于过去的一年,还有我们在世上生活的这些年,总要有句结束语: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许是抽象的,也许是某种信念,那么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读完此书,我觉得,我们既要享受思维的乐趣,拥抱理性与常识,也要跟随灵魂的舞蹈,在凡俗生活之外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正如作者所说:这条路在两条篱笆之间,篱笆上开满紫色的牵牛花,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