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姆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04
本馆索书号:I561.45/579
《人生的枷锁》于1915年问世,文中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又不幸患有先天残疾(有一只跛脚),从小被寄养在伯父伯母家里。由于身体缺陷,他自卑敏感.被周围人嘲笑孤立。最初他被送到修道院学校,祖父希望他也能成为一名牧师。后来他不顾伯父伯母反对,只身前往德国学习外语,之后又前往巴黎学习艺术。在得知自己没有天赋后,他又同他父亲一样,去医学院进修,成为了一名医生。
若了解毛姆一生的话,便觉得这部作品也是作者人生的映射。毛姆从小患有口吃,又身材矮小,职业选择也非一帆风顺。但是毛姆自己似乎并不这样认同,总之艺术来源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人生的枷锁》,原文名为Of Human Bondage,文章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型小说。它讲述的是菲利普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包括其中的磨难、曲折、思考以及最后美好的结局,详细剖析了我们这一生中所要面临的选择.枷锁。每个人都可以从主人公的成长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殊共鸣,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的阶段:收获友谊、爱情、事业以及寻找自我。这其中不仅仅是人性的表达,更是对于普通人生活的真切反映。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毛姆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但是小说当中有部分自然主义特征。例如重视环境描写,以及反映中下层人民。
名著语录:
1.世界上最大的折磨也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
2.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
3.将来会怎么样,我根本不会考虑。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4.等你年事稍长,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5.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
6.实际上,受惠者的知恩报答心理,要比施惠者的施恩图报心理淡薄得多。
7.人生有两宝,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动自由。
8.青春是面对现实去想象的能力,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想象来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