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缘缘堂随笔》

发布时间:2022-04-05    作者:王思婕    来源:图书馆    编辑:施松果    供图:王思婕    阅读量:

2022年4月5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缘缘堂

丰子恺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07

本馆索书号:I266.1/108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民间一直流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宋元以后,清明逐渐被重视,寒食清明相连,成为中国人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敬畏、抒发美好春思的重要节日。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与春节、上元、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合称为中华民族的“时年八节”。

内容简介:

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的曾经的寓所。

丰子恺先生在这寓所里写散文、画漫画、做翻译,认真生活。

这本《缘缘堂随笔》所描述的正是丰子恺先生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满是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的感悟。

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在与一位风趣幽默而又淡然自得的老先生对话。

他将人世间那些最复杂的道理掰开揉碎,变成最平淡的日子摊开来,一点一点慢慢讲给你听。如果,你肯静下心来,拿出一段时间,或是静谧的夜晚,或是休闲的午后,好好地翻上几页,必然会有所感悟。

这本书凝结着那些旧去的时光,仿佛一条昏暗悠长的小路,路上有瞻瞻的嬉闹,有七娘娘的水烟筒,有阿宝的天真烂漫,还有李叔同先生的钢琴声。

一路走去,就会发现,生命短暂,韶华易逝,人最重要的便是莫要辜负了好时光,努力前行。

作者在本书中,有一段关于清明祭奠描写的经典片段:清明祭奠时要念祝文,然后还要将祝文烧掉。乡间平常一般都是对着墓碑说一声:“某某啊,谁谁谁来看你了。”桌上各摆一份餐具,虔诚作揖恭请,培新土,烧纸钱,祭山神,最后要“点地一杯”......扫墓时,多是一群亲属共同步行前往,孩子还骑在大人肩上,一路上嬉戏玩耍。但到了墓地则应严肃如仪,抛却一切杂念,专心祭祀,如有吵闹就会遭到呵斥。这尤其会在儿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民族的传统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一本书阅尽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