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诗意乡愁

沈从文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本馆索书号:I266/892
1934年年初,因母亲病危,已离开湘西十几年的沈从文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
从北平经长沙到桃源,沈从文雇一只小船,沿沅水逆流而上,十一天后才抵达凤凰老家。在路途中,沈从文写下大量给新婚夫人张兆和的书信,讲述水上所见所感,记一腔相思之情。
《湘行散记》即是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语言清丽,感情真挚,纸短情长,令人向往。
《湘行散记》中,流淌在文字中的事忧郁的诗情,是沈从文把个人体验投入到大千世界之中的结果,他的同情和悲悯,构成了文章的底色。
在那一封封书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夫人缱绻的爱意,不绝的情思,也可以看到湘西明净的水波、温柔的河流、充满烟火气的吊脚楼和山城……
他用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湘西世界,他在这个世界里思考湘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湘西的善和恶都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世界面前。
一起来读《湘行散记》吧!相信你一定会在湘西的灵山秀水中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与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他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明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融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精彩摘录:
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3、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4、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5、在你缺少一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还有个你自己。
6、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7、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