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
这是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一个加油站女孩对主人公哈罗德所说的话。哈罗德由此得到启示,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决定靠双脚步行600多公里去看奎尼-他那患了癌症的朋友,哈罗德想要用行走的力量来治愈朋友奎尼的癌症。

本馆索书号:I561.45/409
内容简介:65岁从啤酒厂退休后的哈罗德·弗莱人生平淡,工作没有升迁,没有亲密的朋友,与妻子住在英国乡间,缺乏沟通,冷淡的日子日复一日。但某个早晨他突然接到了一封信改变了他人生,这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罹患癌症,生命垂危。哈罗德在写好回信去寄信的途中,突然起意要步行去看望老友。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完成了这个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朝圣之旅。87天,627英里,仿佛他一直走下去奎妮就能活下去。
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的另一场内心之旅。这趟旅程经过自我、走过现代社会百态、跨越时间和地理风景,他敞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让世界走进来,让生命重新发光。这是一个主人公自我救赎的过程,一趟旅程实现了哈罗德对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对成长缺陷的新认知以及对现实命运的接受和理解。同时,其妻子在等待及关注哈罗德的过程中,对痛苦的过往逐一进行审视,触发了对爱的全新领悟和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推荐理由:初次读《一个人的朝圣》只觉得这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如今发现,这本书,写的是平凡人的自我救赎。哈罗德从随遇而安到决定独自行走,经历了艰难的选择,坚持和放弃间,他开始正视自己曾经生活一败涂地。在一次次的自我刨析中,他最终原谅了父亲的残忍,母亲的无情。理解了妻子的怨恨与责怪,接受了儿子的离开。他走向的不是奎妮,而是自己。妻子莫琳也在孤单时,翻看曾经的旧照片,用记忆慢慢拉回理智,渐渐的,她明白了丈夫的爱,打破了隔阂,找回丢失了很久的爱。他们不仅学会了忍耐和坚持,还学会了原谅,放下,和珍惜。他们重新面对未来,对生活有了更多期待。书中有很多关于人性、亲情、爱情、友情的思考,值得身处繁华喧嚣中的我们安静下来仔细品味。
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的浪花背景下,越走越远。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这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结局。
就像《假行僧》中唱的: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越隐藏越欲盖弥彰。那些不能说的痛,在心里肆虐生长,吞噬了爱的能力。
一个人的朝圣应该走在心里,直面心结,最终有勇气打开心结,才能救赎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