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荐读

每周一书|《大话中国艺术史》

发布时间:2025-09-18    作者:    来源:    编辑:lib    供图:    阅读量:

意公子著

本馆索书号:J120.9/84

01内容简介

该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等多个时期。作者以时间为脉络,通过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02内容摘录

1.从盛唐开始,另有一种山水画诞生了,那就是水墨山水。我们看西方的风景画,极少有见到单色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更重视的是,要再现自然景观,要保持事物的客观性。但中国文人画山水,很大程度是为了表现心中的山水。

2.郑板桥用写书法的方式来画画,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说他画的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可见,他是在托物言志。

3.三星堆的存在,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曾经,我们以为它的缘起是“站中国,雄踞四方”,但是三星堆文明告诉我们——有四方,才有中国。中华文明,并不是发源于一地,然后传向四方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如点点繁星,在中华大地各处诞生、发展、绽放光辉。

4.因为在以前,整个学界都认为中国的十二平均律,也就是C大调,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却告诉世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5.艺术最高级的境界,是一种令后世仰望和追随的精神。

6.当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我,即是一切。